造價咨詢過程中的風險因素有外部和內部兩大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客戶因素、市場因素、政策法規因素、環境因素等;內部因素主要有專業因素、職業道德因素、管理因素等,其中內部因素是造價咨詢單位產生風險的主要因素。下面結合自身實踐經驗,就咨詢過程中的內部風險因素進行分析與探討:
1、專業服務風險
專業服務風險是指由于咨詢單位工作人員業務操作失當,或因其他原因而造成服務質量低下,由此帶來的風險。實際上目前許多咨詢單位所稱的風險主要就是指這類風險,咨詢單位最重視的也就是這一類。下面就造價咨詢過程中關鍵環節存在的風險進行分析:
1)清單控制價編制風險
實行工程量清單計價,是我國工程造價管理深化改革與發展的需要,改變了以工程預算定額為計價依據的計價模式,適應了工程招標投標和由市場形成工程造價的需要,推進了工程造價事業的發展。2008清單計價規范是對清單計價指導思想進行了進一步的深化,對03規范做了補充和完善,較好地解決了清單計價從2003年以來存在的主要問題。08規范的指導思想從“以人為本”到重視造價師、造價員、造價咨詢單位和造價管理機構的作用,最后落實到工程量清單的準確性和完整性由招標人負責。而現在清單控制價的編制,一般是業主委托有資質的咨詢公司編制,這直接給造價咨詢單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而加大了從業風險。
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碰到某工程清單控制價編制結果出現差錯,招標標底泄露等情況,這直接影響到委托方的合法權益和造價咨詢單位的社會信譽及從業資質。下面就清單控制價編制過程中常見的問題進行具體說明,這些問題如不加以糾正,就會給后來的工作埋下隱患,直接或間接地導致風險。
2)形象進度審核風險
形象進度審核是跟蹤審計過程中的重點節點和抓手,也是跟蹤審計最實質的工作內容之一,同時也是容易產生風險的主要環節之一。工程進展到了一定階段,需要拔款時,施工單位為了取得超應收工程款的資金,利用無施工圖預算或設計變更的問題,對其施工的工程采取虛報工程量的方式報審進度款,此時審計人員如果掌握較松,不深入現場一項項核實,對施工單位的不合理要求不予拒絕,以施工單位虛報的工程量按合同規定比例確定工程進度款,造成實際進度為60%,卻支付了80%的進度款,從而使施工單位冒領工程款,消極怠工,不再服從業主的管理,由此使審計人員承擔起了工程款超期撥付的責任,給造價咨詢單位帶來社會信譽和經濟方面的風險。
3)工程簽證審核風險
關于現場簽證問題,國家明確規定了建設單位、監理單位的職責和具體操作規范,而在實際工作中,他們往往先要跟審計人員表態后自己才簽署。甚至現在的很多大型工程,審計人員也要在工程量簽證單上簽字認可,這種情況下往往出現“踢皮球”現象,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不做出明確的簽署意見,而是最終推到審計部門,由審計單位簽署審核意見。如果審計人員不深入現場,對簽證內容不了解,再加上簽證資料失真,不完整、不規范,尤其是關于隱蔽工程的簽證,而盲目地簽署審核意見,這樣既讓業主蒙受損失,又使造價人員承擔了因簽署意見不謹慎帶來的潛在風險。
4)工程結算審核風險
首先,送審階段的風險。在對送審資料的真實性、完整性、合法性的認定上,不嚴肅認真對待,識別風險程度不夠,不管資料是否真實完整,是不是符合要求,接受資料后就埋頭苦干,往往從工作開始便埋下風險,給后面的工作帶來被動局面。
其次,審核過程階段的風險?,F場勘察程序做的不深入,走馬觀花,就會給以后的工作留下后患。有的業主同時委托兩家咨詢單位,對同一項目進行審核,而送審資料不一致,如果造價人員不深入現場,調查取證,勢必會造成兩家咨詢單位的咨詢結果有較大的差異,給咨詢單位帶來信譽風險。再者,重大事項的調整和處理不按規定的程序,重大事項的調整,要會同相關方開會研究并做好記錄,研究結果要形成文字性資料,有相關人員簽字,并及時整理歸檔。有的項目在合同的理解上產生爭議,建設方和施工方協商后,雖達成共識,造價人員也按照協商結果審核定案,但未將會議紀要形成書面文字存檔,在日后的復審中因為無據可查,審核結果不能得到肯定。
最后,出具審核報告階段的風險。審核報告是工程項目審核終結以后的書面總結文件,是全部咨詢工作的檢驗,也是追究審計責任和承擔審計風險的具體依據,可以說承擔風險大小的關鍵就在審核報告上。由于有些造價工作人員偏重于核減額,而不注重在審核報告中注明該工程項目的審核方法、發現的問題等,致使本來可以避免或減小的業務風險永久存在。另外,審核結果要有相關聯各方共同簽字蓋章認定,缺少任何一方的認可都會留下風險。審核報告一旦出現偏差和錯誤,將是對前面工作的否定。
2、職業道德風險
建設項目實施過程直接關系到建設施工各方的經濟利益,一些施工單位總是想方設法拉攏跟蹤審計人員,針對審計人員進行腐蝕,以此想為他們牟取不正當的經濟利益敞開方便之門,或盡量松一點,從而獲取較高的利潤,此時審計人員如果放松警惕,就有可能在跟蹤審計過程中出現職業道德方面的問題,造成惡劣的社會影響。還有一些單位的造價從業人員在競爭中受局部利益的驅動,片面迎合上級領導或委托方的意愿,高估冒算或任意壓價,甚至用不正當的手段謀取利益,損害國家或市場各相關主體權益,形成了極壞的社會風氣。
這些違犯廉政紀律、影響審計形象的現象普遍存在,同時工程審計有單兵作戰、“背靠背”操作的特點,使監督很難完全到位,這些因素使得審計單位的道德風險更加突出。
3、內部管理制度風險
造價咨詢單位由于內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沒有建立嚴格的內部質量控制制度,沒有嚴格執行三級復核制度等都是風險產生的潛在因素,尤其是在執行三級復核制度方面存在流于形式的現象。造價咨詢工作是一項非常繁重的工作,有大量的分析計算,資料收集整理工作要完成,也有許多政策性和技術性問題需要執業人員進行把握和判斷,造價人員如果沒有做好必要的調查查證工作,沒有及時做好審核記錄,沒有及時將審核資料整理歸檔,這些因素很容易使審計人員在審核過程中出現錯誤,而如果內部復核不夠嚴格,僅僅停留在表面上的話,則會難免在報告中出現漏洞,同時審計人員與其他人員的內外勾結、蓄意舞弊行為更是不可能發現,從而在造價咨詢的關鍵環節埋下隱患。